方案一:模块化接线与底部布线结合方案
二次接线方案:
- 模块化设计:二次设备预制舱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配置独立的接线端口箱。端口箱上设置标准化接口,支持快速插拔,便于工厂预制和现场快速连接。
- 标准化接口:外部设备与预制舱之间的连接采用航空插头或圆形可锁定光电连接器,实现接口标准化,减少现场接线工作量,提高可靠性。
- 预制电缆与光缆:根据设计要求,提前预制好电缆和光缆的长度和线芯,连接器与电缆也提前预制好。这有助于减少现场施工时间,提高接线质量。
布线方式:
- 底部布线:在预制舱底部设置电缆沟或电缆桥架,电缆和光缆从舱体底部进入舱内。电缆沟或桥架内设置分隔板,实现光电分离,避免信号干扰。
- 走线槽盒:在舱内设置走线槽盒,电缆和光缆沿槽盒走线,保持整齐美观。槽盒内设置分隔板,进一步实现光电分离。
- 标识管理:对所有电缆和光缆进行标识管理,包括电缆编号、端子编号等信息,便于后期维护和检修。
方案二:“上光下电、环绕接线”与机架式结构结合方案
二次接线方案:
- 机架式结构:预制舱内采用机架式结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光缆走线区,中部为设备区,下部为电缆走线区。
- 光电分离:柜内竖向走线槽盒左右布置,左面走光缆,右面走电缆,完全实现光缆、电缆隔离。这有助于减少信号干扰,提高系统稳定性。
- 环绕接线:采用环绕接线方式,从设备区引出的电缆和光缆沿机架四周环绕走线,最终接入指定的端口箱或设备。这种方式有助于保持舱内整洁,便于后期维护。
布线方式:
- 上部光缆走线:光缆从舱体顶部或侧面进入舱内,沿上部走线槽盒走线。走线槽盒采用上翻式结构,便于光缆的引入和固定。
- 下部电缆走线:电缆从舱体底部进入舱内,沿下部走线槽盒走线。走线槽盒内设置分隔板,便于电缆的整理和固定。
- 机柜内走线:在机柜内设置垂直固定框架和爬线网格,电缆和光缆沿框架和网格走线,保持整齐美观。同时,设置光纤储线盒和光纤固定架等走线结构件,便于光纤的接入和管理。

